国际教育联合团委主题团日活动 ——用青言青语 讲好四史故事 主题宣讲

  • 彭钰茹
  • 2021-06-23
  • 1262

(文/毛伟,图/郝鹏远)

6月21日晚,为引导青年团员学习党史,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,在奋发有为中担负责任使命。由国际教育联合团委、资环-农学院团委、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团委联合,在中丹大楼一层报告厅,举办了“用青言青语 讲好四史故事”主题团日活动。来自国际教育联合党委的胡正义书记,以及来自于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、伟德BETVLCTOR、微电子学院和工程学院的五位青年宣讲团成员,分别结合个人的思考感悟进行了宣讲。来自中丹、资环学院、农学院、地星学院的员工团员代表约200人参加了此次主题团日活动。参加活动的还有国际教育联合党委副书记、国际教育联合团委书记吴璇、国际教育联合党委宣传委员殷有薇、国际教育联合团委副书记何冰、资环-农学院团委书记李晓瑜、副书记王少青、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刘蒙蒙。

图1 合影

活动开始时,胡正义老师从一名党员的角度、从中国共产党角度,围绕着学习党史的感受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等方面分享了所思所感。他指出,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革命,就是要保证自己的要长期的先进性、纯洁性。而要做到这些,我们需要有所取舍,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,一切为了人民服务。要加强党的建设,不断的进行的自我的调整和完善,不怕犯错,勇于改正,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。要严肃党纪,强化党的监督。“当代青年应当牢记党的发展历史,以自身行动践行党的章程,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,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接下来,来自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李子鸿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宇、伟德BETVLCTOR董雪达、微电子学院唐溪琴、工程科学学院金楷茹等五位同学分别以《家乡的故事》《红旗渠精神永存》《四史中的青年》《回望建国史,勇担中国梦》和《青年,在田野上传承》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宣讲。

李子鸿同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抗战英雄人物、革命先驱李裕智同志的事迹,生动细致的介绍自己家乡的红色基因。 “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探究家乡的近代以来的历史,有助于将个人与家乡联系起来。把爱国落到实处,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。”李子鸿同学说:“铭记是最好的纪念,前行是最好的致敬。”

图2 李子鸿宣讲

张宇同学以红旗渠的修建,解决林县人民吃水问题这一段历史,向大家介绍了建渠过程的艰辛。林县人民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动容。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作支撑,红旗渠精神仍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,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,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,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
图3 张宇同学宣讲

董雪达同学以《觉醒年代》为切入,向同学们介绍那段百年前的故事。邓中夏、赵世炎、陈延年、陈乔年, “他们是过去这一百年中无数青年的缩影,带着一股充满热血的、英勇的、无畏的、以民族国家为己任的能量和信仰”。董雪达说:“品读四史,就是品读精神,百样人物有着百样精神。当年的先辈们能在黑暗之中,冲破枷锁迎来光明,建立起我们强大的中国。如今的我们,可以传承其风骨,继续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路向前”。习总书记曾说,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,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。董雪达同学的分享,给现场的同学们也带来了启发与思考,当代青年,可以向百年前的先辈一样,有一份力,发一份光。

图4 董雪达同学宣讲

唐溪琴同学围绕着新中国成立前国共内战的故事,讲述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牺牲精神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。要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,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,自觉地为党的事业和人民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。最后唐溪琴同学向现场的同学们号召,作为中科院的学子,要潜心科研,将实验室当作我们的战场,要把“卡脖子”清单变成科研清单,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。

图5 唐溪琴同学宣讲

金楷茹同学分享了三个青年与农村的故事。建党之初,彭湃烈士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下投身农民运动;新中国成立之初,我们的祖辈建设国家,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;新时代,青年一代回归乡野,把自己的专业特长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中。今日中国之广阔天地,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一块块生长庄稼粮食的土地,而是拓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战场。各行各业都有新突破,都在呼唤着顶天立地的中国青年。我们要传承责任与担当,脚踏实地做科研,格物致知、锲而不舍。习总书记曾说:“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躬逢盛世,这是属于青年的时与势;万里路遥,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。

图6 金楷茹同学宣讲

活动最后,吴璇老师进行了总结,对青年宣讲团同学们的宣讲表示感谢,对”青言青语 讲好四史故事“这一主题活动得到同学们热烈的反馈和参与感到高兴。同时也对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待:她鼓励更多同学,当代青年要讲出自己身边的事迹,结合自己所学所思所悟,更加生动的向世界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。